
赛后翻看希腊媒体的报道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,扑面而来的就是一个词:不公。或者更准确地说,是一种自己搞砸了之后的不甘心。《新闻站点》的标题直截了当,说希腊队是“自作自受”,把晋级世界杯的主动权拱手让人。
这感觉不难理解,如果你看了比赛,尤其是在第62分钟之前,你会觉得希腊媒体的抱怨不无道理。伊万·约万诺维奇的球队在汉普顿公园确实是表现更好的一方,他们踢得更有章法,压制着苏格兰。当利物浦的边后卫科斯塔斯·齐米卡斯终于打破僵局时,客队球迷区那边想必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。那可是他在国家队的首个进球。
我跑了十几年球赛,这种剧本见过不少。一方猛攻,看似掌控一切,但就是差那么临门一脚。另一方呢,咬着牙顶,等着你犯错。苏格兰就是后者。史蒂夫·克拉克的球队踢得好吗?谈不上。爱尔兰广播电视的同行也承认,苏格兰在大部分时间里“被压着打”。但这就是现代足球的一部分,尤其是在关键的预选赛里,过程好不好看,有时候真没那么重要。
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齐米卡斯进球后仅仅两分钟,瑞安·克里斯蒂,利用自己开出的角球造成的混乱,迅速扳平了比分。这种闪电般的回应最打击士气。希腊人刚刚建立起来的心理优势,瞬间就被夷为平地。汉普顿公园的气氛也一下子从绝望的边缘被拉了回来,那种主场声浪的瞬间反转,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。
展开剩余59%希腊媒体《新闻炸弹》的描述是,苏格兰“不知从哪里冒出来”就赢了。这话说对了一半。苏格兰的进球确实不是流畅的运动战配合,但机会也不是凭空出现的。第二个球,来自刘易斯·弗格森。这小伙子在博洛尼亚踢得风生水起,回到国家队,这是他的第19次出场,终于开了和。意大利那边的媒体《零五十一》还特意提到,制造这个禁区前沿定位球机会的,正是弗格森自己。他在混战中一脚左脚抽射把球打进横梁下沿,干净利落。这种从头到尾参与进攻并完成最后一击的感觉,对一个中场球员来说,再好不过。
希腊媒体抱怨的“不公”,其实更多是指向自己的防守。他们的报道里也提到了,前两个丢球都是定位球防守没能解围干净,这在现代足球里是基本功问题。而第三个球,就纯粹是送大礼了。补时阶段,替补上场的林登·戴克斯抓住了门将佐拉基斯的黄油手失误,把比分锁定为3-1。这种失误出现在世界杯预选赛的关键场次,对任何球队都是毁灭性的。作为记者,看着这种场面都觉得替门将尴尬,他赛后恐怕很难睡个好觉。
这场3-1让苏格兰在积分榜上追平了丹麦,把出线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。丹麦的《丹麦报》已经开始预言,这个小组的头名之争将“完全是丹麦和苏格兰之间的事情”。他们显然已经不把希腊当作直接竞争对手了。
而希腊呢?他们现在必须去哥本哈根客场挑战丹麦,并且祈祷一场“奇迹般的胜利”来保留一丝希望。这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。从绝对的掌控者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,到如今只能听天由命,这种落差,也难怪他们的媒体会用上“不公”这样的字眼。但这不公并非来自裁判或对手,而是源于自己在关键时刻的连续犯错。苏格兰人没有踢出华丽的足球,但他们展现了足够的韧性和把握机会的能力,在预选赛里,这往往比华丽更重要。
发布于:江西省海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